笔记:字书之萌芽
2007-03-09汉字历史久远,字书的出现也很早。传说周宣王时太史籀作《史籀》十五篇,这是见诸记载最早的字书。
秦一统天下,以小篆为正,李斯作《仓颉》七章、赵高作《爰历》六章、胡毋敬作《博学》七章。汉初“闾里书师”将三书合而为一,统称《仓颉篇》;断六十字一章,五十五章,计三千三百字。
汉平帝元始年间扬雄作《训纂篇》,和帝永元年间贾鲂作《滂喜篇》。后晋人又将五十五章的《仓颉篇》与《训纂篇》、《滂喜篇》合为《三仓》, 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卷,每篇各为一卷。《仓颉篇》原本早已佚失,《三仓》也亡于宋。但清代学者孙星衍曾从史传注、类书、内典等书中辑录出《仓颉篇》的残篇。
西汉时类似的著作还有:武帝时司马相如的《凡将篇》,元帝时史游的《急就篇》和成帝时李长的《元尚篇》。除《急就篇》外,其他诸篇皆佚失。唐人颜师古、宋人王应麟曾为《急就篇》作注,后人多为称道。
以上诸篇只是“编次文字,并无解说”。《仓颉》残篇为四字一句,两句一韵;《急就篇》前半句三字,后半句七字,合为一韵。
- 籀:zhòu